云煤集团纪委“纪法直通车”驶进基层
2025-04-18 15:43
阅读次数:211次
“这堂纪法课就像在矿井巷道里装上了探照灯,把纪律红线照得透亮!”
近日,云煤集团纪委创新推出“移动纪法课堂”,搭乘着青年宣讲队的“纪法直通车”,把纪法送进矿山、车间、项目工地,以“靶向式”警示教育破解基层纪法教育“上热中温下冷”难题。宣讲队历时10天、跨越2000余公里,深入集团所属8家企业,为280余名管理人员、关键岗位人员及一线职工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纪法洗礼,推动警示教育从“被动接受”向“主动践行”转变。
以案为鉴明纪法,身边案解码纪律“高压线”
宣讲队聚焦基层常见的纪法风险点以及干部职工纪法意识薄弱环节,将抽象的纪法条文转化为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警示案例。在纪律教育模块,剖析了集团近年来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工作纪律、廉洁纪律等典型案例,同步解读了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对应条款,让职工直观理解到“收条烟也算违纪”“虚报工时可能触犯法律”等底线要求。在职务犯罪预防环节,通过对挪用公款罪、贪污罪等案例的解析,系统阐释职务犯罪的类型与法律后果,强化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的红线意识,使职工深刻认识到“小错”与“大祸”之间的潜在联系。
针对基层酒驾醉驾顽疾,宣讲队创新运用“经济账本”量化纪法风险,如某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因醉驾被开除党籍、解除劳动合同,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;某青年职工因酒驾断送前程,其家庭陷入困境。当投影仪播放醉驾庭审录像时,当事人哽咽的忏悔“孩子政审受影响”让现场陷入沉寂;一名刚入职的大学生攥紧安全帽带子感慨:“这哪是一杯酒,分明是一杯要命的‘鹤顶红’!”这种将纪法风险转化为可感可知经济损失和人生代价的方式,在基层职工中形成强大震慑力。
多维互动强根基,沉浸式教育实现“价值重塑”
宣讲队打破传统说教模式,通过“七笔账”算得失、“廉洁三问”促自省、“五个想一想”强根基的立体化教育矩阵,推动警示教育从“案例震慑”升华为“价值重塑”。每剖析一个典型案例,宣讲队都会抛出“思想防线有没有筑牢?纪律规矩有没有守住?言行举止有没有敬畏?”灵魂拷问。这些层层递进的发问,如同重锤击鼓,促使听众进行深刻反思,时刻警醒大家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。
集团纪委提出的“人生七笔账”廉洁命题引发热议:“如果今天收了这笔钱,你的政治生命、家庭幸福、人身自由会面临什么?”一名职工代表坦言:“算清‘七笔账’才明白,收一点、吃一点可能赔上一、二十年工龄和养老金,实在得不偿失!”
宣讲队创新采用习近平总书记的“五个想一想”开展互动问答,将历史纵深与现实警示有机结合。当青年宣讲员引导职工集体沉思“多想一想我们党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”时,屏幕同步闪现革命先烈在狱中写下的《清贫》手稿;讲到“多想一想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”,现场灯光渐暗,采煤机轰鸣声渐起,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井下巷道回响。这种沉浸式教育让一名综采队队长深受触动:“革命先辈用生命守护的红色江山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?”
观念革新促转变,从“被动约束”到“主动护航”
“过去总觉得纪委就是查人的,现在明白他们是护航者。”一名职工的感慨,折射出基层观念的深刻转变。这种转变的背后,是集团纪委推动的廉洁教育“三个升级”。当警示教育从“大水漫灌”转向“精准滴灌”,从“单向灌输”转向“双向互动”,从“单一说教”转向“系统防控”,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自觉构筑思想“防火墙”。正如青年宣讲队员所说:“我们要做的不是恐吓,而是帮每个人心中装上‘红绿灯’”。
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、工程项目建设现场,纪律的标尺与发展的蓝图正交织出新的图景。一位在建煤矿负责人当场立下军令状:“绝不让廉政风险耽误工程进度,绝不让‘项目建起来,干部倒下去’的悲剧发生!”集团纪委表示:“我们将持续深化‘纪法教育+煤矿基建’融合模式,全力推进‘清廉云煤’建设,构建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长效机制。”
当遵规守纪成为全员共识,当清风正气浸润每个岗位,云煤集团这座能源巨轮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全速推进。从井下巷道到项目工地,从案例警示到价值重塑,“纪法直通车”不仅照亮了纪律红线,更点燃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,这也生动印证了集团党委的要求:“我们要让纪法教育成为企业发展的‘稳定器’和‘助推器’,为‘清廉云南’建设贡献云煤力量!”
报送单位:集团纪委、监察专员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