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近100元一小时_附近200米约爱电话_附近学生100元4小时电话号码

云煤集团纪委:暖心回访解心结 激励担当再出发

2025-04-27 16:27
阅读次数:41次

“受到处分后,我一度觉得抬不起头,是组织的多次回访让我明白,纪律处分不是否定我的全部,而是帮助我改正错误、重新出发”,一位曾因廉洁失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基层干部感慨道。

 

近期,集团纪委深入所属17家基层单位,对70名受处分人员开展暖心回访教育工作。成功的回访教育实践,宣示了执纪执法不是简单的处理问题,更是组织对犯错同志持续开展的心灵对话和系统重塑工程,不仅是给予犯错同志批评和处理,更要用爱与温度唤醒每一名受处分人员内心深处的改变意愿。

 

图片1.png

以暖心破冰,解开思想“千千结”  

回访工作中,纪检干部始终牢记“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”的工作方针,心怀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初衷,不搞形式、不走过场,摒弃“一惩了之”的简单思维,深度融合回访教育与思想帮扶,落实“三必谈”机制(思想动态谈、工作情况谈、态度认识谈),面对面了解受处分人员的生活状况、工作状态和思想变化。通过生动阐释相关党纪法规的制定初衷和实践要求,以典型案例剖析“小错不改必酿大患”的警示意义,深入浅出讲清“严管就是厚爱”的深刻内涵,更用过往中“跌倒后重新站起”的典型案例,让受处分人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,放下思想包袱坦然面对自身问题,反思错误、积极改错。

 

在纪检干部“工作上存在什么困难”“对纪律有什么新的认识”等一句句暖心询问中,一位曾因家庭变故受到处分的干部感慨道:“组织不是在惩罚我,而是在帮助所有像我一样经历挫折、失去方向的年轻人重新找回前进的方向”。

 

用评议定向,架起回归“连心桥”

如何客观公正评价受处分人员悔错改错成效,晒一晒真心改错同志的“成绩单”,亮一亮无动于衷同志的“欠账表”?回访工作中,集团纪委精心设计测评内容和访谈提纲,组织多维度知情人,对受处分人员开展精准民主测评和深度访谈,累计对受处分人员开展17场次民主测评,500余人参与,开展谈心谈话300余人次。通过公正、透明、全面的方式,集团纪委深度了解了受处分人员的思想、工作状态,综合研判分析后形成了受处分人员诲错改错成效评价意见,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告知本人。一份份科学客观的测评结果和评价意见,让真心改错的同志得到肯定和鼓励,让犹豫徘徊者压力倍增深度反思自身,促其主动求变。一位曾因安全事故受到重处分的基层干部表示:“这次回访教育让我很激动、很兴奋,组织没有放弃我们,让我们看到了希望”。

 

以机制护航,织密教育“防护网”

回访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,最终目标是帮助受处分人员重塑价值观。集团纪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在关心受处分人员的同时,更注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。

 

集团纪委围绕回访教育,持续深化构建“教育—监督—激励”长效帮扶机制:一是建立动态管理档案,对受处分人员实行“一人一策”跟踪管理,定期评估思想转变和工作表现;二是创新“回访+警示”教育模式,组织集团纪委青年宣讲队员进行“以案释纪”宣讲,将“教训”转化为“教材”;三是落实容错纠错机制,激励干部担当作为,对知错改错、担当作为的干部,向党组织提出建议,在评先评优、选拔任用时客观评价、公正对待。通过这些机制建设,让更多的受处分人员真正实现自我蝶变:从被动接受批评,到主动面对问题;从知错不改到知错能改;从缺乏信心到重建自信。

 

“纪律处分是手段,教育挽救才是目的”,集团纪委副书记在回访谈话中强调:“我们要让每名同志都明白,组织始终是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,既要对踩红线者亮剑,也要为知返者铺路,这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”。

 

此次暖心回访教育工作,既是集团纪委深化“三不腐”机制建设的生动实践,也是落实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”建设、厚植企业廉洁文化的重要举措。当受处分人员从“有错”向“有为”转变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生之路,更是一个国有企业以严管厚爱促担当作为的治理智慧。未来,集团纪委将继续写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,让纪律约束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,为营造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注入更强动能!

 

报送单位:集团纪委、监察专员办公室

版权所有: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。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